1939年2月,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萧克来到了平西,他当上了冀热察挺进军的司令,负责指挥平西、平北还有冀东这三个地方的抗日队伍。毛主席对萧克有很大的期望,想让他带着部队建一个冀热察抗日根据地,那里住着1200多万人口呢。本来上级给萧克配了个政委叫陈漫远,但因为好多事情,陈漫远一直没能来上任,所以萧克就自己兼了政委的职务。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萧克既要管军事,还得负责政治思想工作,特别需要一个能干的参谋长来帮他减轻负担。
不过,挑个合适的参谋长可真不容易。那时候,平西的情况虽说没平北和冀东那么紧张,但也挺棘手的。萧克司令还得兼任政委,万一他有事离开了平西,参谋长就得挑起看家的担子。那时候,日伪军老往平西打,所以参谋长不光得脑子灵光、会出谋划策,还得是个军事指挥的高手。只有这样,萧克不在的时候,他才能带着部队打好反“扫荡”的仗。
而且上面给冀热察挺进军的最终任务就是建立冀热察抗日根据地,这个任务更难完成。半年前,宋时轮带着八路军第4纵队,再加上冀东抗联的好几万官兵一起努力,都没能成功,可见这个任务有多难。萧克到了平西后,要负责领导平西、平北和冀东三个地方的抗日武装斗争,所以他找的参谋长必须有自己指挥打仗的本事,等时机到了,就能带队伍去平北或者冀东打开新局面。
那时候,八路军队伍壮大得很快,可是高级领导干部不够用,特别是那种既能出谋划策又擅长带兵打仗的人才,更是稀缺。所以,给冀热察挺进军找个参谋长挺难的。这时,毛主席忽然想到了一个人,他问:记得在懋功会师时,那位拿着长枪冲在最前面的四方面军军长程世才吗?我觉得他挺合适。时间要追溯到1935年6月,长征路上,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的30军先头部队在懋功成功汇合。在一座像喇叭一样的庙里,毛主席会见了30军的主要领导。那时候,程世才代理30军军长,年纪还不到23岁呢。
放到现在这个年纪,也就刚大学毕业没多久。程世才年纪轻轻,就已经是军级指挥员了,这让毛主席觉得他肯定有非凡的才能。所以在见程世才时,毛主席特地问了他许多问题,比如部队的情况,还有两军会师后该怎么行动。程世才把这些问题都一一回答了。说到部队情况时,他特别熟练,很多细节都讲得头头是道。毛主席听了非常满意,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军长。
后来,毛主席跟30军的主要领导聊了聊他对战况的看法和接下来的打算,他提出要在北边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。毛主席态度和蔼,说话流畅,边聊边就把两军汇合后该怎么做安排得既清楚又准确,这让程世才到了晚年回想起来还是满心敬佩。快分手时,毛主席瞧见程世才竟然还随身带着一支长枪,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是军长了,按级别早该配短枪了。
所以毛主席挺纳闷,就问:你这么大个军长,咋还拿着长枪呢?程世才回答,这是参加红军后养成的习惯,为了在战斗激烈时能第一个冲上去拼刺刀。红四方面军里猛将如云,程世才就是其中一个。1932年冬天,红四方面军被敌军重重包围,只好离开鄂豫皖根据地,往川陕那边转移。路上敌人老是追着打,有次战斗中,红33团团长吴云山不幸中弹身亡,敌人见状猛烈进攻,33团的阵地眼看就要守不住了。
关键时刻,33团的政委程世才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拎起长枪就冲进了敌人堆里,跟敌人面对面拼起了刺刀。他的英勇行为给战士们打了气,大家也都跳出掩体,冲向敌人,最终把敌人打了回去,给主力部队撤退赢得了一条重要的生路。这一仗之后,程世才的名字就响当当的了。后来,他做过师长兼政委,还代理过军长,虽然官职越来越高,也有了短枪,但他还是喜欢带着那把长枪,时刻准备着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冲在最前面。
知道程世才总爱带着长枪后,毛主席很看重他,也把他的名字记在了心里。萧克的冀热察挺进军成立那会儿,程世才正好在抗大上学。因为政委陈漫远还没到任,所以萧克既当政委又管军事,挑起了开辟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重担。这时,他急需一位得力的参谋长来帮忙,这位参谋长还得能像副司令那样,成为萧克可以信赖的军事帮手。
因为标准太高,所以短时间里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。这时,毛主席想到了程世才,他亲自挑选程世才,派他到冀热察挺进军去给萧克当参谋长。那时候,冀热察挺进军有三个支队,分别是高志远带领的冀东抗联支队、邓华支队和宋时轮支队,总共快9000人了,枪也有7000多把,可以说是兵多将广。想想当初聂荣臻去华北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,手里只有杨成武的一个独立团,再加上点地方部队,总共才3000多人呢。
比起那时候的聂荣臻,萧克可算是有钱有势多了。要是安排得好,建个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应该也没问题。但可惜啊,冀热察挺进军成立后,萧克花了近一年时间在整顿军队上,没去扩大根据地。结果这一整,三个支队的司令,一个被杀,两个走人,原来的三个支队也缩成了四个团。宋时轮和邓华一走,萧克身边能打的将领就只剩参谋长程世才了。
可惜的是,他一直没能得到重要的职位。宋时轮和邓华走了之后,挺进军的军政委员会里突然少了两个人。按理说,程世才完全有资格进这个委员会,但他最后还是没进去。程世才觉得自己一身本事没处用,就在1940年夏天主动提出要去平北闯出一番新天地,萧克很爽快地答应了,还让他带着第7团一起去。但平北那地方的日伪军势力大,还有飞机帮忙。虽然程世才挺能打,可因为人数和武器都差太多,第7团最后还是打了败仗,只好又退回了平西。
日本鬼子很快就追了上来,那时候萧克正好在抗大二分校讲话。程世才紧急接手任务,带着7团和9团,跟日本鬼子打了十多天的硬仗,打死了1000多个敌人,还打下了一架敌机,成功地把进攻的敌人给打退了。这十多天里,7团和9团也牺牲了好几百人。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,但能打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。可萧克还是很不高兴,他觉得部队的伤亡太大了。
打了胜仗却挨批评,谁心里都不好受。没过多久,程世才也离开了平西,回到延安后做了抗大分校的校长。程世才一走,萧克手下就没了得力干将,冀热察挺进军的处境越来越糟,连活下去都成了难题。到了1942年春节,冀热察挺进军的编制被取消了,萧克就去了晋察冀给聂荣臻当副手。1955年授衔时,程世才成了中将,萧克则是上将。后来两人都写了回忆录,萧克在回忆录里,把平西三年的经历简写成了一章;程世才的回忆录对平西这段日子更是简单提及了一下。
简配资-公司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工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